互联网是怎么忽悠人的?


📋 目录

定义

“忽悠”一词来自东北方言,普通话作糊弄或唬弄,其字面意思,是让人陷于一种飘飘忽忽、神志不清、基本丧失判断力的状态。

以上关于「忽悠」的定义摘自 维基百科(opens new window) ,不过本文的忽悠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因为互联网/计算机的存在,使我们看上去或感觉上不那么真实(real)的现象或结果。

# FasterChrome

FasterChrome 是一款 Chrome 扩展,它利用光标悬停预加载链接来提高 Google Chrome 浏览器访问网站的速度。

FasterChrome 基于开源项目 instant.page(opens new window) ,它的原理很简单,其实就是预加载,让你「感觉上」网页加载快了。平均来看,人们把光标移动到链接上,再点按下去的时间在 300 毫秒,而 instant.page 会在你的光标悬停在链接上超过 65 毫秒就开始预加载该链接,当你真正点击这个链接,由于预加载,你就会感受到更快的网页打开速度了,不留痕迹地骗过大脑。

不过经过我的实测,安装 FasterChrome 后并没有明显感到网页更快的加载速度,因为这几百毫秒的差距,在网速面前真的不值一提。

对 FasterChrome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前往 Chrome 网上应用商店 下载 FasterChrome(opens new window) 体验。

FasterChrome 的实现原理让我想到了 iOS & iPadOS 13 中的 Haptic Touch(触感触控,非官方翻译)。Haptic Touch 可以约等于 3D Touch(三维触控),通过长按代替 3D Touch 的重按,可以实现 3D Touch 的绝大部分功能[1],包括在没有配备 3D Touch 的 iPhone Xʀ 上长按 App 图标呼出应用快捷菜单,这是 iOS 13 新增加的功能,在运行 iOS 12 的 iPhone Xʀ 上是无法实现的。

在 Safari 浏览器中长按链接,会出现一个小窗口开始加载该链接,然后点击「在新标签页中打开」,一个加载好的窗口就呈现在眼前而不需要再加载了,这与 FasterChrome 或者 instant.page 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得不说 FasterChrome 「忽悠人」的把戏更高一些。

# ZWS 短链接

先给大家看两个链接:

  1. https://zws.im/‌‌‌‌‌‌‌‌‌‌‌/
  2. https://zws.im/​‌‌​​​​‌​/

这不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链接吗,咋是两个链接?是的,肉眼可见确实是一模一样的。但将它们复制后在浏览器中打开就会发现它们是不一样的。

事实上,第 1 个链接指向苹果中国官网(https://www.apple.com/cn/),第 2 个链接指向谷歌(https://www.google.com),它们都是通过 Zero Width Shortener(opens new window) 实现的。

Zero Width Shortener(ZWS) 是最近新上线的一个短链接服务。与众多短链接不同,它的特点在于「zero」,即新增加的字符为 0,任何支持的链接通过 ZWS 缩短之后都会是形如 https://zws.im// 的样子,原因是在于 ZWS 使用的是零宽度字符,零宽度字符是一些不可见、不可打印的 Unicode 字符空格,如果加在两个字母之间,表面上两个字母还是挨在一块。

这就是是为什么链接最后有两个斜杠 / 的原因,因为零宽度字符位于这两个斜杠之间。将上述两个链接粘贴到文本编辑器中,比如 Sublime Text 3,它们就会立马「现出原形」了。

人类看不见零宽度字符,计算机可以识别,它们利用这一点把我们「骗」了,不过,这倒是达到了一种简洁美的效果。此外,零宽度字符还有很多其他用途,比如隐形指纹、加密信息分享、Word 排版等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进一步了解。

# Detoxify

Detoxify 是一个能够帮助你戒除上瘾 App 的网页服务,它使用与上瘾 App 相同的图标,将其添加到主屏幕(支持 iOS 与 Android)。Detoxify 的原理是通过在主屏幕创建一个网页书签,从而实现创建「假应用」的目的。当你滑动手机时,习惯性地点开放置在主屏幕的应用图标时,就会被 Detoxify 告知你今天打开了多少次这个网页(App),此外也可以自定义提示语。

以下是 Detoxify 在 iOS 13 中的设置方法(以微信为例,iOS 12 及以下系统界面有所不同,Android 系统与此类似):

  1. 登录 Detoxify 官网(opens new window) ,搜索应用「WeChat」(需输入英文名)
  2. 点击共享菜单,再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3. 将名称修改为「微信」,点击「添加」

制作好图标后,可以将真正的应用隐藏到文件夹里,而把「假应用」放在主屏幕,这样就达到了「自我欺骗」的目的。你甚至还可以设置很多个,体验一把多开微信的错觉。

不难发现,Detoxify 主页中最受欢迎的都是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这些社交软件,看来世界人民都一样,对社交软件的瘾是很难戒掉的。人们希望限制使用手机时间的方法也是推陈出新,从 Forest(opens new window) 这样的种树软件,到 iOS 12 推出的 屏幕使用时间(opens new window) ,再到 Detoxify 这种自我欺骗式的方法,人们真是费尽了心思,相信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类似工具的出现。

# This X Does Not Exist

This X Does Not Exist(opens new window) 不是一个什么少儿不宜的网站,而是一个集合了域名类似于 this*doesnotexist.com 的网站,其中的 * 可以替换为 person、cat、question 等,翻译成中文就是「这个 * 不存在」。如下方截图所示,这个网站目前收集了 9 个这种网站。

此外,我在 GitHub 上发现了另外一个类似的整理这种网站的仓库,叫做 awesome-does-not-exist(opens new window) ,里面整理的网站和 This X Does Not Exist 大同小异。

This Person Does Not Exist(opens new window) 为例,打开该网站没有什么其他的内容,就只有一张不存在的人的照片,刷新一次,就会更新一张图片。此处可能引起部分同学的不适,我就不放图片了。

该网站称所有图片都是由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简称 GAN)生成,也就是时下大火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一种方法,简单理解就是通过训练机器学习真实的人类图片,来生成这种以假乱真的图片,生成对抗网络(GAN)常用于(opens new window) 生成以假乱真的图片、影片、三维物体模型等。无一例外,其他的 This * Does Not Exist 网站也都是采用的 GAN 或相关的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方法。

这些网站上的图片大部分看上去都是非常真实的。Which Face Is Real?(opens new window) 是一个找出两张面孔哪一张是真实的人的一个网站,由于上面的图片太过真实,我完全不能分辨,只能靠瞎蒙。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图片都非常真实,也有翻车的例子,比如 这张图片(opens new window)

# AI, Good or not?

2016 年,谷歌的人工智能在读完了 2865 本爱情小说(opens new window) 后,就能写出和作诗一般的人类 差不多的诗(opens new window) ,比如这首 情诗(opens new window)

it was the only way.

it was her turn to blink.

it was hard to tell.

it was time to move on.

he had to do it again.

they all looked at each other.

they all turned to look back.

they both turned to face him.

they both turned and walked away.


这是条唯一的路

她有点闪烁其词

难以言说的秘密

是不是进退两难

面面相对,很难

都转过身来看

都朝向他

我们转身走开

今天正好是七夕节,也把这首 Google AI 写的情诗送给大家,祝各位有情人终成眷属。

关于写诗,还有一个网站叫做 bot or not(opens new window) ,让人们来判断该网站的诗歌作品是人类还是计算机写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试玩一下。

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巨头谷歌,除了有我们熟知的阿尔法狗(AlphaGo)之外,也推出过一些有趣的人工智能小工具。2018 年 7 月,谷歌推出了一款名为 猜画小歌(opens new window) 的微信小程序,由来自 Google AI 的神经网络驱动,采用「你画我猜」的形式,用户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勾勒出一幅日常用品的图画(比如狗、钟表或鞋子),AI 队友则需要在时间结束前猜出图画中的物体。「猜画小歌」一经推出就迅速占领了朋友圈,着实火了一把。时隔一年,「猜画小歌」有没有更智能呢?欢迎前往体验。

另一款谷歌实验项目—— AutoDraw(opens new window) ,用机器学习算法将你的涂鸦自动修正成为专业的画作,看起来就像是你本人画的一样。

对于像我这样的「灵魂画手」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以上都是人工智能有用或者有趣的一面,但我们都知道,人工智能从诞生之初就充满争议,人们担心它会对人类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冲击。

今年 6 月,一个名为 DeepNude 的项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 Motherboard(opens new window) 报道,DeepNude 软件使用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s),能将女性图片中的衣物消除,让照片看上去就像是真实裸照,尤其裸露皮肤面积越大,处理效果越好。其团队已经发布了 Windows 和 Linux 版本。DeepNude 应用的免费版本会在生成的裸照上放一个大水印以提醒人们图片是假的,而付费版本只放了一个较小的水印,然而这个水印可以很容易被裁减掉。既然你都使用了人工智能,还会觉得水印会有多大意义吗?

不过很快,在媒体报道后,迫于舆论压力,DeepNude 就被其团队关闭,其官网已无法打开。DeepNude 团队在其 推文(opens new window) 中表示他们大大低估了该项目的受欢迎程度以及人们滥用它的可能性。

另据 Rogue Rocket(opens new window) 报道,DeepNude 项目在 GitHub 上的代码也被 GitHub 官方封禁,开源社区不欢迎这种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的流氓软件出现!The Verge(opens new window) 报道称,DeepNude 的作者 Alberto 认为即便他不先做的话,别人也会很快做出像 DeepNude 这样的软件,因为技术门槛并不高。因此,如何避免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 学术造假?不存在的

写论文是一件头疼的事,但要是有人帮你写论文或者自动生成一篇论文,岂不美哉?SCIgen(opens new window) 正是这样一个工具,你只需要输入作者名称,它就能帮你生成一篇具有 风格的计算机领域「SCI 级别」的论文,其格式可能比一些本科论文还要规范,而且摘要、背景介绍、实验结果、图表、讨论以及结论等论文主要结构一样不落。更多关于 SCIgen 的故事,可以阅读 这篇文章(opens new window)

但别着急,你仔细读一下这些自动生成的论文,就会发现论文内容其实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事实上,这个程序写于 2005 年,是麻省理工学院(MIT)三位本科生为了「忽悠」学术界的那些学术质量与信誉都很低的「野鸡期刊」而写的,并不真正具备写论文的能力。所以同学啊,论文还是得自己写啊!

不过呢,近来事情似乎又有了一些变化。今年一篇《大四本科生发明 AI 论文生成器》(opens new window) 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来自伦斯勒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 《PaperRobot: Incremental Draft Generation of Scientific Ideas》(opens new window) 称,他们最新开发的 PaperRobot,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从产生 idea、写摘要、写结论到写「未来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甚至它还能为你写出下一篇论文的题目,似乎真正实现了无忧写作学术论文。

论文机器人 PaperRobot 主要有 3 个任务:

  1. 阅读现有论文
  2. 产生新的想法
  3. 写一篇关于新想法的新论文

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然而现阶段它还处于实验阶段,就别指望用上了,就算有了 PaperRobot,实验该做还是得做,调研该调还是得调。综上所述,目前人工智能还不能代替人类写论文,我们唯有端正学术态度,自己写作学术论文!

# 变老、变年轻 or 变漂亮?

最近 AI 变脸应用 FaceApp(opens new window) 爆红网络,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公众都开始分享自己的「老年」照片,玩起了年龄挑战。这款软件能让人一秒变老,一秒变笑脸,一秒返老还童,可自由选择头发颜色,自由定义发型,自主选择戴眼镜,化妆(付费功能),滤镜,镜头模糊,改变背景,增加纹身等多种功能。比如国内互联网大佬们变老后的模样。

除了变老,当然也可以变年轻。Tim Cook 这张变年轻的照片真是颇有一点「小白脸」的感觉。

据了解,FaceApp 由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 Wireless Labs 公司开发,基本原理是通过算法获取照片中人物脸部的图像,并根据数据库中的其他图像进行表情调整。可以前往 App Store(opens new window) Google Play(opens new window) 下载体验。

然而,据 路透社报道(opens new window) ,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认为 FaceApp 有隐私风险,这可能会对数百万美国公民隐私和国家安全造成「风险」,甚至还倡议 FBI 介入调查。FaceApp 隐私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用户上传手机照片的这一步,有用户注意到,FaceApp 会将他们的照片上传到云端,而不是在本地设备对照片进行处理。我们不去争论 FaceApp 是否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而应该坚持的是,技术不应被滥用,而应该用在增进人类福祉的领域。

除了变老、变年轻之外,变漂亮才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上个月初,在被网友集体吐槽刷脸支付太丑后,支付宝(opens new window) 表示,将顺应用户需求,立即改正,「一周之内全面上线美颜功能,让大家始终保持颜值在线。」

数据显示,刷脸美颜功能推出后,使用刷脸支付的用户同比 6 月呈现暴增趋势,其中女性增长 123%,男性增长 106%。支付宝团队真是太拼了!不过要是能够因为变好看而支付金额变少就更好了~

# 结语

俗话说: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但是现在,我们可能也不再能相信「眼见为实」了。不过,看上去不那么真实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坏事,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某些方面。当然,真实的东西也一直在那里,你看得见,或者看不见,它就在那里,不偏不倚。


  1. 传言(opens new window) 苹果将在 2019 年及之后的 iPhone 全面使用 Haptic Touch 代替 3D Touch。 ↩︎